仲夏时节,漫步于青龙湖公园内,儿童在广场上嬉戏游玩,湖中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景让人舒适惬意。 这样的美景,是对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强力推动污染防治工作的最好注脚。
近年来,针对老工业基地多年来形成的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等突出问题,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唐山建设作为发展的“命门”工程,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腕狠抓环保治理,以百倍努力推进绿色发展。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生态唐山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建设生态唐山实现绿色发展工作方案》《“退十”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坚持每月一调度、每月一督导、每月一通报,做到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次到位、整治一次达标,推动“点上治标”转向“全面治本”,取得了扎实成效。 今年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明显,PM2.5浓度同比下降4.76%,PM10浓度下降5.1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05天,增加9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849,下降6.1%,首次实现了半年不进入全国空气质量重点监测城市“后十位”的可喜局面。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赢蓝天保卫战
“我们郑重承诺,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环保工作。”6月15日下午,来自唐钢、榕丰焦化、汇丰焦化、黑猫炭黑等9家企业负责人向社会公开环保承诺,誓言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贡献。
同在一片蓝天下,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是每一位唐山人的共同期盼。 近年来,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我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积极践行“抓生态就是抓转型升级,就是抓民生福祉,就是抓长远、抓可持续,就是抓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坚决扛起大气污染防治的政治责任,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优化工作措施,全力抓好贯彻落实,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全面推进结构调整,对污染面源釜底抽薪。调“优”布局结构,推进工业企业向沿海和园区集中,钢铁、焦化、化工、陶瓷、热电临港临铁布局。调“清”能源结构,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今年完成84.7万户“气代煤”“电代煤”改造任务和省达削减燃煤任务,确保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调“绿”运输结构,围绕公路绕城、重车出城,开展创建无超限超载城市活动,年内建成16家重点钢铁企业铁路专用线,到2020年大宗货物运输全部实现“公转铁”,年可减少公路运输排放氮氧化物1.08万吨、颗粒物512吨、扬尘30万吨。 实施污染退城,从源头治理雾霾围城。制定主城区产业发展正面清单,组织实施主城区半径25公里之内和各县市规划区范围内重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动态出清“散乱污”企业、无名场院14663家,启动实施11家钢铁企业退城搬迁、整合重组,主城区280家陶瓷企业退城入园,市区2家热电厂和3家污水处理厂易地重建,总投资近千亿元,涉及职工7.72万人。工程完成后,年可分别减排颗粒物4296吨、二氧化硫3144吨、氮氧化物6016吨,高附加值钢材比重由25%提升到35%以上。
如今,少开一天车,骑共享单车出行,正在逐渐成为很多市民出行的新选择。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必将汇聚成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战的强大合力,让“唐山蓝”成为城市上空的标配。
让清澈的水流环绕城市乡村
“河道里的垃圾清除了,水变干净了,难闻的味道没有了。”吴大爷每天都喜欢沿着环城水系跑步健身,环城水系的点滴变化都让他铭记于心。 其实,环城水系的变化,只是我市全域治水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为打造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总方针,认真落实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高标准编制《全域治水清水润城三年(2018-2020)行动方案》,重点围绕河湖水系连通、河道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等8个方面,谋划治水项目153个,计划总投资175.68亿元,确保到2019年底,全市境内劣五类水体和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实现全域水质达标;到2020年底,建成河河相连、河湖相通的水网体系,实现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彻底治理,全市生活、工业、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治水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河湖安澜的美好家园。
在治水工作中,我市坚持“治用保管”并举。“治”就是“一河一策”制定整治方案,推进流域和环城水系综合治理;“用”就是促进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通过“节流”与“开源”,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保”就是加强水生态保护与恢复,纠正水生态破坏行为,修复受损水生态环境,构建科学的水生态保护空间格局;“管”就是严格落实“河长制”,构建长效管护机制,健全水生态保护与补偿保障体系,让河畅其流、水复其清、清水润城。 据悉,三年治水工程全部完工后,将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多赢。在生态效益上,完成河道连通32条,完善全域安全大水网,满足河道生态补水及南部沿海工业区用水需求;年削减COD60143.24吨,氨氮5489.45吨,总磷3728.74吨,实现人居环境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今年1至4月,水环境质量达标指数0.886,排名全省第1位。在社会效益方面,完成河道治理63条,畅通河道水系,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完善防洪体系,建设智慧水务系统,主城区增加第二水源地,保障饮用水和水环境等基本民生需求,有效解决水安全问题。在经济效益方面,年新增引水量4.79亿立方米、减少弃水入海量2.06亿立方米,减少地下水开采2.22亿立方米、新增回补地下水0.8亿立方米、年地下水位回升0.2米,开发重复利用水量2亿立方米,非常规水利用量增加5.21亿立方米,年产生水资源配置直接经济效益8.45亿元。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唐山这座英雄的城市,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决心、百折不挠的韧劲,同筑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城市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