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市以市、县一体化数字(智慧)城市建设为龙头,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服务为基础,着力构建"产、学、研、管"一体化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体系,全力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工作发挥了重要基础支撑作用。
以科学技术为推动力,通过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促进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在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设立"硕士研究生教学实习基地",华北理工大学轮流安排3名研究生进入基地开展"产、学、研"共建工作,对提高我市"数字唐山"建设和"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我市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升级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储备。积极申报各级科技奖项,"数字唐山"项目再次被评为2017年度"国家优秀地理信息工程银奖"。
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在市级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印发基础上,组织八个县(市)区开展了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市21个县(市、区、管委会、开发区)开展了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深入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数字唐山"项目验收后每年均根据需求开展拓展应用。全市6个县级数字城市中迁安、滦县、曹妃甸已全面完成并通过省局验收。乐亭、迁西、遵化已完成建设,已通过市级预验收,滦南县、玉田县已经完成项目招标。市县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按照以市带县模式初步建立了全市地理信息共享数据目录和汇交共享机制。2017年,市级数字城市建设完成了拓展应用项目"永不落幕世园会系统"。组织编制并论证了数字唐山向智慧唐山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的技术方案,为智慧唐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积极开展天地图市级节点建设,落实与国家和省级节点的融合互通。加强我市地理信息门户网站属性,强化地图搜索、地图API、移动服务等功能。"天地图·唐山"已接入唐山市政府网站,对外提供接入服务,分层次分别面向政府各部门和社会提供政务版和公众版地理信息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