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政府发布最新通知
唐山信息港 发表于:2024-4-9 23:37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6299
唐山市人民政府发布最新通知
做好唐山-秦皇岛综合型
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工作
2daebe7c78ef7b09e770809b42262eb9.png
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
做好唐山-秦皇岛综合型
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
唐政字〔2024〕3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为构建双港引领、双城联动、协同京津、链接全球、内畅外联的现代交通网络,提高区域内重要商品和资源要素流通效率,巩固提升唐山-秦皇岛在国家现代流通体系的地位和作用,请抓好如下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地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国家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和骨干流通走廊的意义、目的。立足国家所需和城市所长,以点带面服务骨干流通走廊、现代流通网络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要全方位服务国家发展需要、全方位拓展辐射带动功能、全方位夯实流通发展基础。打造面向东北亚现代流通组织枢纽,为国家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供新支撑。
       (二)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支持,建立跨市域协调机制,健全合作共建联席会议制度。支持唐山、秦皇岛两市组建市级主管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定制开展年度评估,探索建立唐秦城市间沟通反馈机制,协同解决跨市域共性问题。聚焦大宗商品流通组织创新、支撑国家骨干流通走廊建设等领域,联合申建国家现代流通试点示范项目。
       (三)加大政策扶持。统筹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省现代流通领域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相关资金支持。积极推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向秦皇岛综合保税区延伸。利用RCEP协定、“一带一路”倡议等契机,探索联合共建海外仓有效机制,合力拓展国际贸易市场。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综合保税区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四)保障要素供给。强化用地保障,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资源,用于建设物流设施。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方式向流通企业供应土地。创新物流用地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政府与企业约定土地物流用途并长期租赁或政企合营的新型用地供应保障模式试点,探索试行物流园区“用地混合、功能复合”,推动电商、快递、仓储、配送等多功能业态聚集布局,完善以综合社会效益为导向的物流用地考核标准体系。
       附件:唐山-秦皇岛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
唐山市人民政府
2024年4月3日
建设目标
       到2035年,流通网络化、组织化、国际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更深层次融入国家能源、资源、农资农产品三大骨干流通走廊,协同京津、联通世界的现代流通网络持续优化,初步奠定东北亚地区现代流通组织枢纽地位。
       到2025年,唐山、秦皇岛两市深度融入国家骨干流通走廊,基本构建起产销深度衔接、区域协作对接、设施高效联通的现代流通体系。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现代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100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4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
       ——运行效率达到新水平。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进一步取得实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5%以下。邮政快递业务总量占邮政行业寄递业务总量达到70%以上。
       ——流通网络实现新拓展。港口设计通过能力突破9.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0万标箱,集装箱内外贸航线达到50条以上,海铁联运线路突破30条。
       ——载体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2个国家物流枢纽、2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3个国家示范物流园区。
       ——品牌效应得到新提升。国家5A级物流企业达到6家以上,全国零售百强、超市百强、连锁百强企业分别达到2家、3家和1家。
增强现代物流业辐射带动功能
       围绕壮大河北省沿海物流产业集群,发挥港口、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着力构建内畅外联、港产城融合、全要素聚集的现代物流体系,不断增强唐山市、秦皇岛市在建设“物流强省”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优化物流设施网络布局
       1.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统筹推进唐山港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丰南港区功能布局,加快推进集装箱、液化天然气、油品、矿石、滚装、粮食、特色农产品等专业化泊位建设,完善陆海集疏运体系和铁路专用线建设,拓展货物集散、国际中转、转口贸易、保税监管等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现代物流港群。
       2.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推进唐山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对接陆海双向物流通道,深化与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等联动发展,建设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集成运作中心。
       3.培育区域航空物流枢纽。加快推进唐山三女河机场、北戴河机场改扩建,完善机场枢纽功能,增开至国内枢纽机场的航空主干航线和支线航线,培育壮大“空空”+“陆空”联运体系,不断拓展面向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区的航空货邮市场,提升航空物流规模化水平,打造京津冀东北部航空物流枢纽。
       4.完善陆海多式联运体系。推进唐山市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构建铁水、公铁、陆空等多式联运体系。积极拓展集装箱外贸航线,构建对接中蒙俄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国际联运大通道,稳定开行至蒙、俄、中亚国家的过境班列,加强与西安国际陆港的协作,扩大国际班列运输覆盖范围。发挥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作用,深化与国外物流节点的通关合作和业务联系,促进中欧班列去程与回程货源一体化组织,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鼓励重点企业建设国际分拨中心、海外仓,拓展国际市场,不断扩大货源品种及辐射范围。
(二)建设专业化物流基地
       1.建设京津冀冷链物流集中承载地。整合秦皇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唐山市冷链园区等资源,加快构建京津“菜篮子”保供、农产品贸易采购、国际生鲜集散、农产品供应链集成等功能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持曹妃甸综合保税区依托进境冷链(水果、肉类、冰冻)口岸资源,积极申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京津冀重要的农产品“大冰柜”和冷链物流集中承载地。加快公用型冷链物流园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提升产地预冷、冷链运输、保鲜储存、低温加工能力。培育一批经营理念先进、创新能力强、运营管理规范的冷链物流龙头骨干企业,鼓励龙头冷链物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一站式冷链业务,加快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2.建设制造业物流基地。推广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秦皇岛中信戴卡有限公司等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经验,围绕提升装备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和物流企业,同步设计、一体建设工业互联网和智慧物流网,协同共建具备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能力的制造业物流项目,引导生产企业向制造业综合服务商转型。引导大型流通企业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金融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
       3.建设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发挥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作用,建设以钢铁及其上下游产品为主、以农副产品为辅的我国北方最大现货交易基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积极推进唐山市丰润区平急两用城郊大仓项目、秦皇岛天晖塑料大宗商品物流产业园建设,鼓励龙头外贸企业加强与非洲、东盟、拉美在大宗商品和基础原材料领域合作,拓宽海外仓+港口物流园的大宗商品物流网络。
       4.建设逆向物流示范基地。着眼构建再制造全产业链条,发挥唐山、秦皇岛制造业产业规模大、集群化优势,围绕钢铁、有色金属回收再利用,推广自动高效分选技术与装备,拓展“回收-加工-利用”全流程产业链供应链。围绕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池、工程机械等高值化再利用,积极开展拆解、循环利用等业务。加快推进逆向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搭建再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可追溯管理系统,建设国家再制造示范基地。
       5.建设城郊大仓基地。完善唐山市城郊大仓基地布局,构建“3+1”的城郊大仓基地格局。依托路南区荷花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天地福农水果批发市场,建设粮食、蔬菜、肉类、海产品等为主体的南部城郊大仓基地。依托丰润区计尔康医药物流产业园、丰树唐山现代供应链产业园,建设以医疗药品、特色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应急物资为主体的中部城郊大仓基地。依托玉田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以粮食、农副产品、冷冻品为主的北部城郊大仓基地。根据需要,在曹妃甸区布局建设城郊大仓基地。依托秦皇岛市抚宁区、海港区、昌黎县等肉类加工、粮油存储、生鲜物流、冷链物流等设施,布局建设城郊大仓基地。
构建高质量商贸流通体系
       着眼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消费需求,着力构建数字化、智慧化、开放型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创新城市商业业态
       1.打造国际消费功能区。推动秦皇岛西港区东片区国际旅游港建设,集聚国际邮轮、游艇、帆船以及跨境电商、医疗康养等产业。推进唐山国际旅游岛配套商业设施建设,提升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能级,加快河北唐山国际商贸交易中心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建设,加大试点的招商力度,招引全国优质生产商、贸易商、个体工商户和服务企业入驻市场,吸引国际采购商来唐采购。支持曹妃甸区和秦皇岛西港区,联合申建国际邮轮停靠点,完善“政务上门、服务上船”等配套服务体系,培育壮大面向京津冀的国际邮轮消费新热点。
       2.建设现代化城市商圈。推动唐山市城市商业中心优化布局,依托唐百、爱琴海、万达、远洋等城商圈,打造城市商业中心。鼓励丰润、遵化、迁安、滦州等县(市、区)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打造综合性区域商圈。积极推动曹妃甸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城市商业副中心,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支持秦皇岛市海港区发挥城市中心城区优势,改造提升现有商业设施,建设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打造城市消费新名片。着眼完善城市消费功能,推动建设一批夜经济示范区。
       3.高标准建设社区商业网点。高起点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围绕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补齐业态短板,完善提升服务功能,培育特点、打造亮点,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连锁便利店,培育壮大本地品牌连锁便利店,鼓励便利店完善服务功能,一店多能,更好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推动便民生活圈数字化转型,引导社区实体零售企业与网络及电商企业合作,创建“实体店+小程序或APP”服务平台,扩大网订店取(送)新模式,鼓励社区商业主体建设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智慧门店,开展数字化营销活动,实现线上消费线下体验。
       4.推动商业街区提档升级。统筹推进现有商业街区与周边商业设施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时尚消费街区。着力推进荷花坑市场、君瑞联合农贸市场、秦皇岛海产品交易市场等传统商贸业态转型升级,完善软硬件设施条件,按照“一街一主题”“一街一特色”原则,打造城市精品街区和活力片区。支持唐山南湖、滦州古城、河套老街、秦皇岛北戴河等地,积极打造商旅融合示范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街区申建国家步行街升级改造试点。
巩固提升交通运输承载能力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多层级网络覆盖水平,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增强交通运输对现代流通的支撑作用。
(一)建设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1.融入全国综合运输通道。强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在唐山、秦皇岛域内的联通、延伸和衔接,构建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承德—唐山—天津—沧州为重点的南北综合运输通道,构建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北京—张家口为重点的东出西联综合运输通道。着力推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综合运输通道建设,推动唐山建设蒙承曹通道、京哈通道和沿海通道为支撑的“一纵两横”全国运输主通道,支持秦皇岛强化与石家庄、邯郸等省内城市以及与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重点城市之间的铁路交通联系,加快环渤海城际铁路、承秦铁路前期工作,构建秦皇岛联系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承德及内蒙地区的铁路新通道。
       2.打造多层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统筹唐山—秦皇岛客货中转设施、集疏运网络及客运场站间快速连接系统布局,着力增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转运能力建设,优先利用现有物流园区以及货运场站等设施,规划建设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融合的综合货运枢纽或综合物流园区,支持有条件的综合物流园区申建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协同推进唐山港、秦皇岛港内陆“无水港”布局,提升内陆“无水港”综合服务能力,共同拓展港口腹地市场。主动融入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依托首都机场集团托管机制,深化京冀一体化运营管理,推进秦皇岛、唐山等机场改扩建,增强唐山三女河机场驻场运力保障,提升航班时刻容量,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安全稳定、高效协同的航空运输保障体系。巩固北戴河机场俄罗斯远东地区、韩国、东南亚航线,拓展日本等主要旅游客源地航线。布局青龙、山海关等通用机场项目,发展航空物流。统筹规划布局唐山-秦皇岛快递产业(物流)园区、分拨中心、末端投递网点三级配送节点,加快城乡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和智能快件箱建设,推进邮政快递服务网络下沉到村,构建覆盖城乡、配套衔接、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末端配送网络,合力打造冀东地区邮政快递枢纽。
       3.畅通环首都环线通道。推进唐山市高速绕城环线、国道绕城环线建设,进一步强化与京津衔接的干线公路建设,推动唐山积极融入京津冀城市群。推进秦唐高速公路建设,打造秦皇岛、唐山两地便捷通道,进一步完善秦皇岛“四横一纵”高速公路网。推动京秦高速公路北戴河新区支线北延项目。加快推进唐山、秦皇岛国省干线公里与京津实现无缝衔接,打通省际、市际、县际瓶颈路、断头路。
(二)夯实乡村振兴交通基础
       1.推进农村交通提档升级。推动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县)创建工作,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农村地区外通内联水平,完善对外运输通道,畅通县际间、县乡间运输通道,提高农村地区交通通达水平,强化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推动农村公路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加强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系统提升农村交通安全水平,强化农村路域环境整治,营造美好农村交通出行环境。促进交通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村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
       2.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鼓励城市公交向乡镇延伸,推动城乡公交、市县全域公交快速发展。推进交通一卡通向县城和重要城镇延伸。创新农村客运运营组织模式,稳步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因地制宜采取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农村客运班线区域经营、定制客运、预约响应等客运模式。优化农村客运发展环境,积极培育骨干龙头客运企业,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农村客运经营模式。
       3.提高农村物流综合服务水平。统筹利用交通、邮政、快递、农业、商贸等资源,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支持电商和物流企业向乡镇、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强化乡镇运输服务站、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引导乡镇客运站拓展商贸、物流、邮政快递等业务,积极推广农村“货运班线”、农村客运班车利用货舱承接小件快运等服务模式,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城乡双向流通。
唐山-秦皇岛综合型
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
      为构建系统完备、创新引领、协同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巩固提升唐山-秦皇岛在国家现代流通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国家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落实省委工作部署,落实落细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着力构建双港引领、双城联动、协同京津、链接全球、内畅外联的现代交通网络,提高区域内重要商品和资源要素流通效率,建设唐山-秦皇岛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不断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建设步伐,打造面向东北亚现代流通组织枢纽,为国家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供新支撑。
(二)建设目标
      到2035年,流通网络化、组织化、国际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更深层次融入国家能源、资源、农资农产品三大骨干流通走廊,协同京津、联通世界的现代流通网络持续优化,初步奠定东北亚地区现代流通组织枢纽地位。
      到2025年,唐山、秦皇岛两市深度融入国家骨干流通走廊,基本构建起产销深度衔接、区域协作对接、设施高效联通的现代流通体系。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现代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100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4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
      ——运行效率达到新水平。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进一步取得实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5%以下。邮政快递业务总量占邮政行业寄递业务总量达到70%以上。
      ——流通网络实现新拓展。港口设计通过能力突破9.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0万标箱,集装箱内外贸航线达到50条以上,海铁联运线路突破30条。
      ——载体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2个国家物流枢纽、2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3个国家示范物流园区。
      ——品牌效应得到新提升。国家5A级物流企业达到6家以上,全国零售百强、超市百强、连锁百强企业分别达到2家、3家和1家。
二、服务国家骨干流通走廊建设
      坚持城市所长、国家所需,发挥农资农产品、能源产品、原材料产品三大国家流通走廊汇集的优势,着力在畅通道、建载体、拓网络、聚资源、兴产业等关键环节集中发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家现代流通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一)强化城市功能定位
      1.建设环渤海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区。围绕建设京津冀世界级港口群,推进港口转型升级,优化唐山港、秦皇岛港功能布局,促进能源、贸易、航运等功能合理分工,合力构建以唐山港为龙头的港口全球供应链体系,探索跨行政区域港口物流发展新模式,示范带动环渤海港口群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秦皇岛山海关港区建设,提升秦皇岛综合保税区发展能级,聚集保税加工、物流仓储、跨境电商等产业业态。
      2.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贸易新高地。推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及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创新发展,深化制度型开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贸易新高地。
      3.建设东北亚流通组织枢纽。发挥内畅外联、辐射三北的交通区位优势,统筹推进海港、陆港、空港建设,推进国际海铁联运通道与京津唐便捷交通圈无缝衔接,全面提升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商贸物流设施流通要素组织能力,协同打造面向东北亚的流通组织枢纽。
      4.建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依托“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枢纽港和国内最大煤炭下水港,推进大宗商品储备基地建设,提升完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服务功能,打造线上线下一体、期货现货并举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为国家大宗商品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二)对接国家骨干流通走廊
      1.构建陆海衔接能源流通走廊。围绕建设曹妃甸国家能源储配交易基地,对接中俄东线气源管线,完善LNG船舶接卸泊位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进口天然气接卸传输能力。加快天然气长输管线及配套支线管网建设,推进中石油永清-唐山-秦皇岛-沈阳天然气管线、中俄东线天然气互联互通,争取将秦皇岛港纳入LNG布局港口规划,进一步提升环渤海港口进口原油、天然气接卸能力。推动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四位一体”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完善和拓展国家煤炭价格指数功能,为完善煤炭定价机制、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新支撑。
      2.畅通矿石原材料中转流通走廊。积极推进唐山港矿石战略物资储运基地建设,积极拓展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大宗集疏、多式联运、干支配、质押交割、保税清关、商贸交易、金融服务”等服务功能,打造中国北方矿石原材料现货交割、期货交易中心。完善矿石码头配套服务功能,聚焦矿石产地-终端用户的全产业链,构建集大宗商品交易、干线分拨、中转储运等功能于一体的矿石供应链体系,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储运交易基地。
      3.构建跨区域农资农产品流通走廊。发挥国家东北、京津、沿海三大粮食物流通道汇集优势,统筹唐山曹妃甸控股集团自由贸易区粮油综合仓储物流项目、唐山丰润国家粮食物流枢纽发展核心区、秦皇岛港粮食输送管廊工程、秦皇岛港散粮筒仓等设施资源,着力构建服务国家“北粮南运”的陆海联运通道。依托曹妃甸进境监管场地、秦皇岛东西港区进境监管场地,发展壮大对接国内外市场的“原粮储存、成品粮轮出”粮食供应链体系。支持秦皇岛市建设粮食交易中心,拓展粮食跨区域交易、交割功能,搭建粮食高效流通新平台。
(三)打造服务京津流通专线
      1.打造服务京津绿色食品流通专线。依托唐山、秦皇岛粮食粮油加工、葡萄酒、肉类加工、果蔬深加工、保健功能食品等产业优势,以河北省“净菜进京”为契机,支持大型骨干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构建与京津市场无缝衔接的绿色食品流通专线,积极拓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等流通模式。鼓励和支持品牌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在京津两市设立专卖店、品牌店,协同打造京津绿色食品直供基地。
      2.打造服务京津进境生鲜食品流通专线。依托粮食、肉类、水果、冰鲜等口岸资质,加快推进面向东南亚、日韩、蒙古国的国际进境冷链物流中心建设,为京津市场提供集中采购、流通加工、多温共配等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支持冷链物流企业与京津生鲜商贸流通企业合作,对接上游生产和终端消费,开展精准营销和个性化供应链服务。
      3.打造服务京津绿色建材流通专线。依托二十二冶集团、冀东发展集成房屋、丰润区经济开发区、卢龙县等装配式建筑基地,适应绿色建材功能复合化、生产定制化新趋势,支持龙头绿色建材生产企业,深化与环京津大型商品市场对接,构建从研发设计、智能仓储、定制加工到送配安装、售后服务的全链路闭环供应链体系,促进绿色建材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引导绿色建材生产企业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4.打造服务京津日用消费品流通专线。推动鸦鸿桥小商品城、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等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鼓励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小商品电商平台,完善本地仓、中转仓、前置仓等配套设施,加快向集研发设计、品牌孵化、时尚智造、展示贸易、新媒体营销等功能业态于一体的综合贸易平台转型,拓展京津城际配送、定制加工、分拨集散等业务,打造服务京津的日用消费品流通专线。
三、增强现代物流业辐射带动功能
      围绕壮大河北省沿海物流产业集群,发挥港口、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着力构建内畅外联、港产城融合、全要素聚集的现代物流体系,不断增强唐山市、秦皇岛市在建设“物流强省”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优化物流设施网络布局
      1.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统筹推进唐山港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丰南港区功能布局,加快推进集装箱、液化天然气、油品、矿石、滚装、粮食、特色农产品等专业化泊位建设,完善陆海集疏运体系和铁路专用线建设,拓展货物集散、国际中转、转口贸易、保税监管等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现代物流港群。推动秦皇岛东西港区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功能拓展和转型升级,加快山海关港区粮食、集装箱、海鲜等专业化泊位建设,完善铁路专用线建设,拓展货物集散、转口贸易、保税监管等服务功能,秦皇岛港综合运输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现代综合贸易港。
      2.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推进唐山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对接陆海双向物流通道,深化与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等联动发展,建设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集成运作中心。发挥秦皇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作用,推进临港物流设施资源整合,积极申建国家物流枢纽。
      3.培育区域航空物流枢纽。加快推进唐山三女河机场、北戴河机场改扩建,完善机场枢纽功能,增开至国内枢纽机场的航空主干航线和支线航线,培育壮大“空空”+“陆空”联运体系,不断拓展面向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区的航空货邮市场,提升航空物流规模化水平,打造京津冀东北部航空物流枢纽。
      4.完善陆海多式联运体系。推进唐山市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构建铁水、公铁、陆空等多式联运体系。积极拓展集装箱外贸航线,构建对接中蒙俄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国际联运大通道,稳定开行至蒙、俄、中亚国家的过境班列,加强与西安国际陆港的协作,扩大国际班列运输覆盖范围。发挥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作用,深化与国外物流节点的通关合作和业务联系,促进中欧班列去程与回程货源一体化组织,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鼓励重点企业建设国际分拨中心、海外仓,拓展国际市场,不断扩大货源品种及辐射范围。加强秦皇岛港内陆港建设,强化集装箱海铁联运货源支撑。
(二)建设专业化物流基地
      1.建设京津冀冷链物流集中承载地。整合秦皇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唐山市冷链园区等资源,加快构建京津“菜篮子”保供、农产品贸易采购、国际生鲜集散、农产品供应链集成等功能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持曹妃甸综合保税区依托进境冷链(水果、肉类、冰冻)口岸资源,积极申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京津冀重要的农产品“大冰柜”和冷链物流集中承载地。加快公用型冷链物流园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提升产地预冷、冷链运输、保鲜储存、低温加工能力。培育一批经营理念先进、创新能力强、运营管理规范的冷链物流龙头骨干企业,鼓励龙头冷链物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一站式冷链业务,加快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2.建设制造业物流基地。推广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秦皇岛中信戴卡有限公司等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经验,围绕提升装备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和物流企业,同步设计、一体建设工业互联网和智慧物流网,协同共建具备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能力的制造业物流项目,引导生产企业向制造业综合服务商转型。引导大型流通企业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金融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
      3.建设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发挥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作用,建设以钢铁及其上下游产品为主、以农副产品为辅的我国北方最大现货交易基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积极推进唐山市丰润区平急两用城郊大仓项目、秦皇岛天晖塑料大宗商品物流产业园建设,鼓励龙头外贸企业加强与非洲、东盟、拉美在大宗商品和基础原材料领域合作,拓宽海外仓+港口物流园的大宗商品物流网络。
      4.建设逆向物流示范基地。着眼构建再制造全产业链条,发挥唐山、秦皇岛制造业产业规模大、集群化优势,围绕钢铁、有色金属回收再利用,推广自动高效分选技术与装备,拓展“回收-加工-利用”全流程产业链供应链。围绕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池、工程机械等高值化再利用,积极开展拆解、循环利用等业务。加快推进逆向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搭建再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可追溯管理系统,建设国家再制造示范基地。
      5.建设城郊大仓基地。完善唐山市城郊大仓基地布局,构建“3+1”的城郊大仓基地格局。依托路南区荷花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天地福农水果批发市场,建设粮食、蔬菜、肉类、海产品等为主体的南部城郊大仓基地。依托丰润区计尔康医药物流产业园、丰树唐山现代供应链产业园,建设以医疗药品、特色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应急物资为主体的中部城郊大仓基地。依托玉田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以粮食、农副产品、冷冻品为主的北部城郊大仓基地。根据需要,在曹妃甸区布局建设城郊大仓基地。依托秦皇岛市抚宁区、海港区、昌黎县等肉类加工、粮油存储、生鲜物流、冷链物流等设施,布局建设城郊大仓基地。
(三)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效能
      1.推进现代物流数字化升级。深化5G、北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输送分拣装卸设备推广应用,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智慧港口、数字仓库、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等,构建物流大数据服务体系,实现物流数据互联互通,加快实现智能物流设施设备100%全覆盖。推进数据开放共享,与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等专业物流信息平台有效衔接,搭建数字化物流平台,大力发展网络货运等物流综合服务。
      2.推动现代物流绿色化转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新能源配送车辆应用、绿色器具减量化、大宗货物“公转铁”、物流设施装备新能源利用等领域绿色发展。推动城市货运配送绿色化,推广应用新能源配送车辆及先进配送组织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绿色货运配送城市。加大绿色仓库国家标准推广力度,实施物流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计划,利用仓储设施屋顶布局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实现光伏发电优先上网、减量碳排放入场交易。加快货运车辆适用的LNG加气站、加氢站、充电桩布局,建设港口岸电设施,推进船舶靠岸使用岸电常态化。
      3.打造高能级航运服务平台。聚焦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港口全球供应链,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保险、国际海事、贸易交易等航运高端服务,集聚专业化航运服务企业,搭建港航信息交互平台和陆海全域数据采集平台,完善港口大宗散货物流业务“一单制”线上办理和信息“一网通”服务。
      4.培育壮大口岸物流。着眼建设国家重要的水运口岸,加快粮食、木材、冰鲜、水果、肉类、整车等岸资质的配套设施建设,构建集仓储、运输、加工为一体的口岸物流体系。持续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优化进出口“提前申报”“两步申报”通关模式和无纸化通关,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深化口岸通关协作机制,建立便捷、高效、安全的大通关模式,加快推进“单一窗口”功能覆盖,推动运输和通关便利化、一体化,提升口岸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口岸服务便利化水平。
四、构建高质量商贸流通体系
      着眼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消费需求,着力构建数字化、智慧化、开放型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一)创新城市商业业态
      1.打造国际消费功能区。推动秦皇岛西港区东片区国际旅游港建设,集聚国际邮轮、游艇、帆船以及跨境电商、医疗康养等产业。推进唐山国际旅游岛配套商业设施建设,提升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能级,加快河北唐山国际商贸交易中心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建设,加大试点的招商力度,招引全国优质生产商、贸易商、个体工商户和服务企业入驻市场,吸引国际采购商来唐采购。支持曹妃甸区和秦皇岛西港区,联合申建国际邮轮停靠点,完善“政务上门、服务上船”等配套服务体系,培育壮大面向京津冀的国际邮轮消费新热点。
      2.建设现代化城市商圈。推动唐山市城市商业中心优化布局,依托唐百、爱琴海、万达、远洋等城商圈,打造城市商业中心。鼓励丰润、遵化、迁安、滦州等县(市、区)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打造综合性区域商圈。积极推动曹妃甸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城市商业副中心,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支持秦皇岛市海港区发挥城市中心城区优势,改造提升现有商业设施,建设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打造城市消费新名片。着眼完善城市消费功能,推动建设一批夜经济示范区。
      3.高标准建设社区商业网点。高起点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围绕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补齐业态短板,完善提升服务功能,培育特点、打造亮点,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连锁便利店,培育壮大本地品牌连锁便利店,鼓励便利店完善服务功能,一店多能,更好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推动便民生活圈数字化转型,引导社区实体零售企业与网络及电商企业合作,创建“实体店+小程序或APP”服务平台,扩大网订店取(送)新模式,鼓励社区商业主体建设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智慧门店,开展数字化营销活动,实现线上消费线下体验。
      4.推动商业街区提档升级。统筹推进现有商业街区与周边商业设施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时尚消费街区。着力推进荷花坑市场、君瑞联合农贸市场、秦皇岛海产品交易市场等传统商贸业态转型升级,完善软硬件设施条件,按照“一街一主题”“一街一特色”原则,打造城市精品街区和活力片区。支持唐山南湖、滦州古城、河套老街、秦皇岛北戴河等地,积极打造商旅融合示范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街区申建国家步行街升级改造试点。
(二)推动商贸业态融合创新
      1.构建数字生活消费新生态。推动生活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推动物业服务智能化升级,推动居民生活和公共事务缴费的线上化便利化。积极构建“互联网+养老”模式,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创新家政服务业发展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家政行业精细化分工和共享发展。大力拓展文旅、医疗、教育、体育等便捷化线上服务应用。深化“互联网+旅游”,发展智慧化和体验式的在线旅游服务,促进文旅商产业协同发展,推广秦皇岛市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成功经验,发展壮大“一图在手,旅游无忧”的便捷体验。支持医疗机构充分运用互联网拓展服务空间和内容,引导互联网医院与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2.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围绕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挥电子商务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同创新作用,鼓励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面向数字制造示范工厂、数字车间,大力发展网络智能定制,引导制造企业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贯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流程,发展按需生产、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用户直连制造 (C2M)等新模式。鼓励省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发展网络协同制造服务,实现企业网上接单能力与协同制造能力无缝对接,带动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加快订单、产能、物流、渠道等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打通产业链协同的信息“堵点”,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联动发展。
      3.提质扩容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培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业态,推动电子商务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鼓励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载体,宣传推广乡村美好生态,创新发展网络众筹、预售、定制等产销对接新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和产业化运营中的作用,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
(三)振兴发展县域商业体系
      1.完善县域商业网络。改造提升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建设多功能复合、多业态融合的商业综合体,满足城乡居民休闲购物需求,拓展居民社交新空间。建设乡镇商贸中心,鼓励企业通过自建、合作等方式,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改善乡镇消费环境。改造农村传统商业网点,鼓励商贸流通企业,通过技术赋能、特许经营、供应链整合等方式,改造夫妻店等传统网点,发展新型乡村便利店。丰富村级店快递收发、农产品经纪等服务,满足农民便利消费、就近销售需求。支持邮政企业建设村级邮政综合服务站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加油点升级改造为加油站。
      2.优化升级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依托国家级、省级农产品产地,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田头市场,形成与农业生产布局相适应的产地流通体系。支持产地建设改造具有产后商品化处理功能的集配中心、产地仓等,推动产业市场拓展产后初加工业务,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布局建设一批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实现产购储加销衔接配套。支持农产品骨干批发市场和骨干流通企业,完善跨区域产销链条,带动农产品生产、运输、仓储、流通、消费等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设施共用共享。
      3.贯通县乡物流体系。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统筹能力,引导电商平台投放更多种类工业品下乡,弥补农村实体店供给不足短板。创新农产品电商销售机制和模式,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发展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支持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实现统仓统配。提升邮政快递下乡整合能力,完善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配送服务。
      4.建设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发挥供销系统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推动传统农资流通企业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农资流通网络。鼓励各类农资市场主体共建共享,发展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引导服务组织面向小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机具租赁等社会化服务,支持供销系统、邮政乡镇网点巩固基层农资供应、农资配送、农产品收购等传统业务,因地制宜发展冷藏保鲜、烘干收储、加工销售、农技推广等生产性服务,打造乡镇区域服务中心。
(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1.完善内外贸一体化顶层设计。完善法规制度,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全面梳理并修订妨碍内外贸一体化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国家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企业创新和产品内销积极性。完善监管体制,深化海关国际合作,面向东盟、日韩、欧美等主要贸易伙伴,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联网核查。加强规则对接,在贸易自由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实行更好标准准则。促进标准认证衔接,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活动,共同制定国际标准,支持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机构为内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2.壮大内外贸一体化市场主体。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商贸、物流企业“走出去”,优化国际营销体系,完善全球服务网络。支持跨国大型供应链服务企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培育一批国内国际市场协同互促、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优质贸易企业,引导带动更多企业走一体化经营道路。深入实施产品质量提升工程,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国际同行业中高端迈进。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品牌营销中心,拓展营销渠道。支持企业境外注册商标、加强与国外品牌合作,支持企业在各类国际专业展会中设立品牌专区,树立企业自主品牌形象。支持企业加大与国外渠道商合作力度,发展品牌连锁经营,建立多层次的出口销售体系。
      3.培育内外贸一体化市场。推动现有卫生陶瓷、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轮毂、船舶配件等外贸基地做大做强,依托研究院所、大专院校、贸促机构、行业商协会、专业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搭建研发、检测、营销、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平台支撑有力的外贸基地。聚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加快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对接国际国内需求。深入实施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促进重点商品交易市场与国外营销网络互联互通,培育一批运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国内商品交易市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
      4.创新内外贸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发挥曹妃甸“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叠加优势,探索设立铁矿石、原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贸易平台,以及汽车、化妆品等高端消费品进口贸易平台,加快创新驱动、产业聚集、消费提升,充分发挥促进进口、服务产业、提升消费、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力争率先列入省争取国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城市清单,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打造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5.打造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制度高地。发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示范引领作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支持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中转集拼中心、国际分拨及配送中心,发展进出口汽车服务贸易、进境粮食加工等口岸产业,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进中国(唐山)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跨境电商平台功能,鼓励传统内外贸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行业垂直平台和自建独立站等开拓国际市场,推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拓展,丰富产品供给。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市中心区优势互补作用,推进跨境电商新零售创新示范项目开展。支持秦皇岛综合保税区扩大跨境电商业务规模,积极申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改革试验区。
五、巩固提升交通运输承载能力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多层级网络覆盖水平,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增强交通运输对现代流通的支撑作用。
(一)建设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1.融入全国综合运输通道。强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在唐山、秦皇岛域内的联通、延伸和衔接,构建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承德—唐山—天津—沧州为重点的南北综合运输通道,构建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北京—张家口为重点的东出西联综合运输通道。着力推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综合运输通道建设,推动唐山建设蒙承曹通道、京哈通道和沿海通道为支撑的“一纵两横”全国运输主通道,支持秦皇岛强化与石家庄、邯郸等省内城市以及与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重点城市之间的铁路交通联系,加快环渤海城际铁路、承秦铁路前期工作,构建秦皇岛联系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承德及内蒙地区的铁路新通道。
      2.打造多层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统筹唐山—秦皇岛客货中转设施、集疏运网络及客运场站间快速连接系统布局,着力增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转运能力建设,优先利用现有物流园区以及货运场站等设施,规划建设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融合的综合货运枢纽或综合物流园区,支持有条件的综合物流园区申建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协同推进唐山港、秦皇岛港内陆“无水港”布局,提升内陆“无水港”综合服务能力,共同拓展港口腹地市场。主动融入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依托首都机场集团托管机制,深化京冀一体化运营管理,推进秦皇岛、唐山等机场改扩建,增强唐山三女河机场驻场运力保障,提升航班时刻容量,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安全稳定、高效协同的航空运输保障体系。巩固北戴河机场俄罗斯远东地区、韩国、东南亚航线,拓展日本等主要旅游客源地航线。布局青龙、山海关等通用机场项目,发展航空物流。统筹规划布局唐山-秦皇岛快递产业(物流)园区、分拨中心、末端投递网点三级配送节点,加快城乡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和智能快件箱建设,推进邮政快递服务网络下沉到村,构建覆盖城乡、配套衔接、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末端配送网络,合力打造冀东地区邮政快递枢纽。
      3.畅通环首都环线通道。推进唐山市高速绕城环线、国道绕城环线建设,进一步强化与京津衔接的干线公路建设,推动唐山积极融入京津冀城市群。推进秦唐高速公路建设,打造秦皇岛、唐山两地便捷通道,进一步完善秦皇岛“四横一纵”高速公路网。推动京秦高速公路北戴河新区支线北延项目。加快推进唐山、秦皇岛国省干线公里与京津实现无缝衔接,打通省际、市际、县际瓶颈路、断头路。
(二)夯实乡村振兴交通基础
      1.推进农村交通提档升级。推动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县)创建工作,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农村地区外通内联水平,完善对外运输通道,畅通县际间、县乡间运输通道,提高农村地区交通通达水平,强化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推动农村公路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加强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系统提升农村交通安全水平,强化农村路域环境整治,营造美好农村交通出行环境。促进交通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村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
      2.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鼓励城市公交向乡镇延伸,推动城乡公交、市县全域公交快速发展。推进交通一卡通向县城和重要城镇延伸。创新农村客运运营组织模式,稳步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因地制宜采取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农村客运班线区域经营、定制客运、预约响应等客运模式。优化农村客运发展环境,积极培育骨干龙头客运企业,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农村客运经营模式。
      3.提高农村物流综合服务水平。统筹利用交通、邮政、快递、农业、商贸等资源,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支持电商和物流企业向乡镇、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强化乡镇运输服务站、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引导乡镇客运站拓展商贸、物流、邮政快递等业务,积极推广农村“货运班线”、农村客运班车利用货舱承接小件快运等服务模式,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城乡双向流通。
(三)构建高效便捷货运服务体系
      1.推广先进多式联运组织模式。推动铁水、公铁、空陆等联运发展,持续推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发展集装箱、半挂车等标准运载单元,引导传统货运企业主动适应并融入多式联运发展大局,加快培育全程负责、一体化服务的多式联运经营人,积极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租赁、新技术研发等骨干企业。加强示范工程运行监测,完善与示范单位的联系机制,及时掌握示范工程进展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困难。
      2.推动货运组织模式创新。持续完善物流、配送等消费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秦皇岛、唐山等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引导企业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运输组织模式。大力发展网络货运,鼓励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深化网络货运平台大数据应用,开展基于数据驱动的车货匹配、运力优化和车路协同等模式创新,构建数字化货运产业生态。鼓励和引导港口运输企业搭建大数据服务平台,整合航运供应链信息,探索“无船承运”模式。
      3.加强平急两用交通设施建设。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专用通道并增设收费车道,方便车辆通过服务区上下高速公路,实现服务区与周边旅居集散基地有效连接。支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加油、充电、停车等功能与周边旅居集散基地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应急隔离等功能集成整合。推进旅游景点高速沿线旅居集散地建设,依托现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升级改造一批集加油、充电、停车、餐饮、住宿、休闲、农产品展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居集散基地。
(四)打造智慧绿色交通服务体系
      1.打造科技先进的智慧交通。实施智慧公路试点示范工程,围绕基础设施数字化、自动驾驶、车路协同、5G、北斗等综合应用,持续推进高速智慧化升级改造。加快综合货运枢纽智能化升级,推动智能铁路、智慧民航、智慧邮政等示范应用。创新数字交通应用服务,推行无感支付、ETC 应用等智慧服务模式,打造全程数字化物流网络,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等业态创新,推进城市物流配送全链条信息共享。打造智能化的数据采集、治理和服务体系,推进城市交通智能管控。
      2.打造集约低碳的绿色交通。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畅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加快推动大宗物资运输“公转铁”,鼓励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有序转移。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强化综合交通网络有机衔接,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资源,鼓励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线位,建设集约化、一体化绿色综合交通枢纽。
六、完善配套支撑服务体系
      强化现代金融服务对现代流通体系的保障作用,丰富完善流通领域金融服务。发挥信用体系追溯系统积极作用,为厚植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完善流通金融服务体系
      1.丰富完善流通领域金融服务。引导保险机构继续完善流通领域货物运输等保险服务,为流通领域提供更精准的保险保障。建立流通领域融资项目库,梳理龙头流通企业、重点建设项目等金融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支持力度。发挥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加大对商贸、交通物流、农村流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2.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鼓励供应链企业、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发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模式。加强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监控,健全供应链金融担保、抵押、质押机制,提高金融机构事中事后风险管理水平。
      3.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流通企业常态化融资需求推送机制,定期向金融机构推介、发布企业(项目)融资需求,促进资金和项目的有效融合。深入开展入企服务,了解企业融资堵点,及时向金融机构提出融资支持政策建议。依托河北省金融服务平台,推动线上融资对接,提升融资效率。支持鼓励现代流通企业上市融资。
(二)推进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1.完善重要产品追溯系统。加强食品、药品等重要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统建设。鼓励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依法依规建立重要产品追溯系统,拓展产品溯源等服务。健全重要产品追溯数据信息,完善数据信息采集指标、传输 格式、接口规范及编码规则。拓展追溯系统应用,鼓励企业通过追溯系统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充分挖掘追溯数据在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塑造中的应用价值。鼓励追溯体系建设主体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增强商业化增值应用。加大可追溯产品市场推广力度,调动大型流通企业等主动选用积极性,扩大可追溯产品市场规模。
      2.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广信用承诺和告知承诺制,围绕流通领域行政许可、备案和证明事项等环节,提升信用承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实施日常监管,将信用承诺书及履约状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鼓励市场主体主动向社会作出信用承诺,支持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行业信用承诺制度,强化行业自律。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统筹使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行业信用评价、市场化信用评价结果。完善信用奖惩机制。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对信用良好的行政相对人实施“容缺受理”、“加速办理”等便利服务措施。加大对诚信市场主体及个人激励力度。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严厉打击失信行为,提高失信成本。加大诚信企业示范宣传和典型失信案件曝光力度,增强市场主体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健全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失信主体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
七、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
      着眼于发挥市场在流通领域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深化 “放管服”改革,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推进商品要素高效流通配置
      1.加快重点领域市场化改革。推动大型流通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和支持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形成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积极参与流通领域市场交易,按市场化原则提供融资、担保、保险等综合服务。探索流通领域数据资源确权、交易、应用,依托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国家级大宗商品交易指数,拓展数据资源合规交易、流通数据增值服务等新业态。支持龙头物流企业和大型商贸企业,培育资源整合能力强、经营网络覆盖广的大型贸易商、采购商,开展规模化集中采购业务。
      2.提升流通领域标准化服务水平。推动流通领域国家、行业、团体、地方和企业标准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推动基础通用和产业共性物流技术标准优化升级,强化各种运输方式、各物流环节衔接。加大流通领域规则标准实施应用力度,持续开展标准托盘循环利用推动流通领域基础设施、载运工具、集装设备、票证单据、作业规范等标准相互衔接和应用,加强与生产领域规则标准对接。
(二)完善流通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制度
      1.优化公平竞争、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推进准入准营极简化,落实市场准入“非禁即入”,实现“一单尽列,单外无单”。提升企业开办改革成果,开展“准入即准营”试点工作,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降低企业发展制度性成本。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定期开展政策措施评估清理。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加强平台经济、民生保障等流通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外商投资范围。
      2.优化服务周到、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升级版,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扩大“一件事一次办”范围和服务领域,积极推动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开展“一照多址”改革,对无需前置审批的市场主体,住所和经营场所在同一县(市、区)的,允许在营业执照上加载新设立住所或经营场所地址,免于分支机构登记,助力流通企业连锁化经营。便利企业开立银行账户,将企业信息实时向开户银行推送。推行企业登记信息变更网上办理,依托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系统,实现企业变更登记全程网上办理。
八、保障措施
      (一)健全共建机制。积极争取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支持,建立跨市域协调机制,健全合作共建联席会议制度。支持唐山、秦皇岛两市组建市级主管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定制开展年度评估,探索建立唐秦城市间沟通反馈机制,协同解决跨市域共性问题。聚焦大宗商品流通组织创新、支撑国家骨干流通走廊建设等领域,联合申建国家现代流通试点示范项目。
      (二)加大政策扶持。统筹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省现代流通领域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相关资金支持。积极推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向秦皇岛综合保税区延伸。利用RCEP协定、“一带一路”倡议等契机,探索联合共建海外仓有效机制,合力拓展国际贸易市场。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综合保税区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三)保障要素供给。强化用地保障,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资源,用于建设物流设施。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方式向流通企业供应土地。创新物流用地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政府与企业约定土地物流用途并长期租赁或政企合营的新型用地供应保障模式试点,探索试行物流园区“用地混合、功能复合”,推动电商、快递、仓储、配送等多功能业态聚集布局,完善以综合社会效益为导向的物流用地考核标准体系。
      (四)加强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分类管理,谋划一批战略支撑项目,争取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筛选一批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项目,争取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库。加强项目等级管理,动态调整补充重大物流项目库。加强招商力度,围绕现代流通上下游环节,着力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招商,重点瞄准世界物流100强、中国物流50强企业、全国零售100强等企业,研究制定招商清单,建立工作专班,开展“一企一策”招商。
      (五)强化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现代流通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密切跟踪国内外相关行业变动趋势,完善能源、矿石原材料、农资农产品、粮食等产品运行监测体系。深化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搭建智库平台,开展现代流通体系重大问题研究。
来源:唐山市人民政府网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