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课”教学,触摸“课改”脉搏
tangshan 发表于:2017-1-3 15:0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077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变革要求,新华西道小学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在原有的“幸福321”高效课堂文化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微课”教学方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和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为学科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一、培训引领,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转变观念是前提。学校邀请专家团队来校讲学交流,外派教师培训,采他山之石,接受新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的洗礼,为探索“微课”教学做好理论指导。全体教师在学习培训中,加深了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新概念的理解,全方位认识了国内外教育改革形势,了解最前沿教育动态,在对未来教育深层次思考中明晰了今后我校探索“微课”教学的方向。技术培训是基础。学校从教师实际需求出发,购买录制微课设备,每周例会进行微课制作培训、播放微课教学范例,从微课的教学设计、录制到后期制作,老师们在借鉴和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感受微课教学带来的魅力。应用能力是关键。微课作为一种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和“生长”而成的新型资源类型,对教师关于教学的应用设计有着很高的要求,微课不是黑板和PPT“搬家”,应该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真实需求的产物。为了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实现先进理念和实际操作的完美结合,我们请专家把脉、集体教研、任务驱动等方式,引领教师探寻微课与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通过上微课教学研讨课,反复试教,多次修改,汇聚团队智慧,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提炼方法,提高教师应用能力。新颖的理论,详实的案例,具体的操作,反复的演练,齐心协力共同开启微课教学应用的新模式,让每位参与研究的教师心潮澎湃。
二、学科示范,骨干教师杨帆起航。学校成立微课教学课题研究小组,确立了骨干引领、稳扎稳打、逐步普及的应用思路。各科教研组长组织本教研组活动的开展,认真学习立足实践,按照学-研-讲-思-评的步骤,全组研讨、反复琢磨,力求微课使用效益最大化。学校给骨干教师积极搭建成长的舞台,先后四次派骨干教师前往北京、武汉、石家庄等地参加国内最高级别微课大赛等学习观摩活动,与全国优秀教师近距离接触与交流。在理论学习、观摩示范、实践演练、自我修炼等多种方式结合下,老师们勤学苦练,羽翼渐丰,一批优秀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微课教学的骨干力量。目前,我校微课已经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了良好运用,大家认识到微课教学的优势,更积极寻找微课与日常教学的融合点。学校将逐步推动微课教学的全学科覆盖,向所有师生普及,实现家校学习的无缝对接,让每一位师生享受微课带来的教与学的乐趣。
三、共研共享,全力打造微课教学资源。研究历程。2015年底,学校在学习、调研、论证等前期工作筹备下,正式启动了微课助力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截止现在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启动阶段(2015年11月) 1.校领导集体讨论、研究、决定方案实施。2.组建课改领导组和课改科研组。3.通过学习、培训转变观念,掌握技术。
第二阶段:试探、反思、提高阶段(2016年3-6月)1.由领导组成员带领科研组成员进行新模式的研究,运用。2.负责领导每周听一节课,每周组织两次校本教研。3.录制各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微课,初步形成学校数学微课教学资源。
第三阶段:推进、深化阶段(2016年9-12月)1.每位教师上一节合格课。学期末,上一节示范课,全校教师观摩,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巩固课改成果,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下学期我校将总结、推广,形成语数英三个学科的微课资源库,教师共享研究成果。
四、依托课题,提升研究应用水平。为了使微课资源更好的服务教育教学,使我校课改扎实推进,切实减负提质,培养学生自觉自主持续学习的能力,学校成立课题组,2015年底申报的国家级课题《构建小学数学微课资源库助力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立项。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并充分发挥其优势与功能,实现效果最优化。我校微课资源的开发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主要包括5个环节,每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过程为:合理选题→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形成完整微课资源。现在完成了近60节微课的录制和使用,学科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微课资源类型也是丰富多彩,有课前复习型、新课导入型、知识理解型、练习巩固型、小结拓展型等。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视频,完成对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的任务。课堂上,教师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解决预习当中存在的疑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负责对学生进行引导。课后,教师将微课生成二维码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学生根据需要自行观看学习,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很好的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补充、拓展和延伸,使学生随时随地、课内课外无缝对接学习成为现实。
“微课”紧扣“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这一“互联网+”教学的功能和特点,通过微课和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学习能力或学习速度的差异性问题,使分层教学等差异性教学有了很好的抓手。同时,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今后新华西人将继续微课的深入研究,触摸“课改”脉搏,且行且思,砥砺前行。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