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媳祝淑香
环网 发表于:2018-5-13 17:2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431
好儿媳祝淑香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张薇 魏春梅)五月的山村美丽如画。在大山深处绿树掩映中坐落着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这家的女主人是家人心目中的功臣和邻里乡亲眼中的好儿媳,她就是祝淑香。
  你是我的牵挂,我是你的依靠
  祝淑香是迁西县汉儿庄乡二道城子村人,今年51岁,1986年嫁给同村王家的老儿子时,公公已经过世几年,婆婆是位聋哑人。1995年,二哥一家因为工作原因搬到迁西县城居住,从此祝淑香独自担起了照顾聋哑婆婆日常生活起居的重任。
  祝淑香没有学过手语,婆婆也不会手语,但婆媳两人的沟通不得不通过手势来表达。在不断的磨合中,祝淑香创造了一套属于婆媳两人的独特手语。"今天吃什么?""是米饭,还是饺子?""晚上吃面条,还是米粥",祝淑香一比划,婆婆就明白。二十多年的婆媳相处中,两人之间形成了旁人难以理解的默契,如今婆婆已经92岁高龄,老儿媳祝淑香成了她最依赖的人。平日里,家里人出出进进,老人谁也不找,甚至也不找儿子,只会找祝淑香,多年来,婆媳之间处得比母女还要亲,因为老儿媳就是她的世界。自从与婆婆同住以来,祝淑香从来没让老人夜里独睡过,总是同睡一炕,因为只有她最懂老人的心思。
  祝淑香的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一个去了西藏日喀则戍守边疆,一个落户杭州工作,现在她本可以去儿子那里散心养老,但她放心不下照顾了二十多年的婆婆,婆婆也离不开她;虽然娘家就在本村,相隔不过半公里,父母也都80多岁了,但祝淑香只能偶而回去看看,家里全靠兄嫂和弟媳照料,婆婆的依赖让她实在脱不开身。她的父母也深明大义,告诉她安心照顾好婆婆,不必惦记家里。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陪伴婆婆这么多年,娘俩闹过不愉快吗?整天在一起,马勺哪能不碰锅沿?家里人都知道,老人脾气不好,在她不能确切表达的时候,就会着急生气、动手打人,而祝淑香并不跟老人计较,这些年她受的委屈家里的兄嫂子侄都心中有数,因而对她倍加敬重。在村妇女主任吴小梅的眼中,祝淑香是个"非常随和善良的人"。
  去年11月,婆婆夜里解手时不小心摔倒,造成大腿股骨胫骨折,在市二院做了手术,住院期间,祝淑香与兄嫂共同陪护照料,婆婆术后上火,大便干燥,祝淑香就戴上一次性手套帮婆婆抠便。婆婆出院后回到家,吃喝拉撒全在炕上,祝淑香一个人日夜陪侍,因为休息不好加上劳累,那一阵她一下子瘦了八九斤。担心老人长期卧床长褥疮,她遵医嘱每两个小时就要为婆婆翻身,康复期帮助婆婆活动锻炼,病痛中的老人不了解儿媳的善意和常识,痛苦时就会又打又掐,有时祝淑香的手被掐青了,她只能在背后偷偷掉泪,但事后还是尽心尽力照顾婆婆。每天为婆婆擦洗、换衣、喂药、做饭,老人住的房间也收拾得干净整洁,没有一丁点异味。只要天气晴好,祝淑香还会把婆婆背到院里晒太阳。
  "她养我小,我养她老,没有她哪有这个家,哪会有我儿子?"朴实憨厚的祝淑香用她朴素的语言讲出了"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大道理。
  "王氏家风"传承孝心
  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结婚二十多年,祝淑香的辛苦付出赢得了兄嫂和晚辈子侄们的认可和尊重。在王家这个和睦的大家庭,哥仨从来没有在照顾老人的事上有过攀比和纠纷,村委会主任赵俊民说:"王家家风好,一直是书香传家,重视文化、讲究孝道。"面对家人们所表达的感激,祝淑香却说:"婆婆生病时大嫂二嫂也都跟着照顾,非常辛苦,尤其是二嫂身体不好又有哮喘的毛病,哪里弄得动奶奶,妯娌三个里我最年轻有力气,可不是该多做些吗!"
  父辈的言传身教,晚辈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今,奶奶的几个孙子孙女长大成人,纷纷飞出小山村,分散在天南海北,各自为理想和事业而奋斗,但亲情依然浓厚,联系紧密。大家庭建了一个"王氏家风"微信群,每天,祝淑香会用手机拍照,把奶奶吃饭、晒太阳等日常生活场景发到这个家庭群里,让在外工作的孩子们了解奶奶的情况,不让他们惦记。祝淑香说:"他们都在外忙事业,我没啥文化,就守在家里照顾好奶奶,让他们放心。"
  子孙团结和睦,老人得享福寿。在这个家一进门的堂屋里,祝淑香一针一线绣好的"家和万事兴"十字绣被镶嵌在镜框里端端正正地悬挂起来,这个和睦大家庭里的每个人也是真正领悟了这五个字的真谛。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